• 顶部广告首页广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详细介绍 >
资讯信息

延吉市中环路明挖隧道防护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020.12.24点击:

【摘要】公路隧道工程面临的施工环境较为特殊,市政隧道工 程难度更高,因为其施工区域处于已建成区周围高楼林立,而且 绝大多数市政隧道所途经的区域都是人口密集区,因此施工过程 很有可能会受到周围建筑物下部构的影响,必须十分谨慎才能 够保证施工过程不受到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施工区域的自然条 件,选用合适的方式和有效的隧道防护措施,来确保施工区域的 安全。 【关键词】明挖隧道;防护;施工技术 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20.34.0877

引言 在城市区域内进行隧道交通建设需要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 方面是地下工程面临的困难很多,另一方面是施工过程本身还会 受到周围已成型建筑基础构的影响,如果在施工过程之前没有 进行仔细的勘察,很有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隧道突然出现坍塌的 事故,因此在明挖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工程的重要性就被提到 了很高的水平。为了帮助更多的读者了解相关内容,本文将合 作者实际的工作经验来进行介绍和分析。 1、常见的隧道防护工程技术 在隧道开发过程中,由于卸荷产生的内外压力差,会导致一 个水平方向的位移,引起维护外侧突体变形,造成土体的沉降, 而且由于卸荷会产生坑底土体容器,一般来说隧道的变形表现为 维护墙体的水平变形和维护墙体的竖向变形。对隧道变形进行控 制,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增强自身的高度,另一方面是 减少隧道变形。主要方法包括增强用于维护构支撑材料的刚度, 适当的加入维护构的入土深度,加固被动区土体减少,每次开 挖维护构处土体的尺寸和支撑时间适当增加监测次数和密度, 隧道开挖至坑底后要及时做垫层和构底板减少来自竖直方向的 隆起变形影响。 2. 工程概况 延吉市中环路四期工程项目位于吉林省延吉市城区西北部, 工程建设东起延吉市延北路与烟集街交汇,起点桩号K0+000; 南接于金达莱北街与公园路交汇,终点桩号K3+424,主线全 长 3.424km。全线布设隧道1 座,起点桩号K0+470,终点桩号 K0+890,长 420 米。 3、施工监测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传统的工程质量监测主要是被动式的管理模式,无法在施工 进行过程中的建设风险进行及时把控,也无法对过程中进行较为 直接的控制预警预防,所以并不适应城市交通工程这类对于周边 环境生产生活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特殊工程。 以地下工程为主体的交通工程,在施工中会频繁遇到地下水 渗漏维护构沉降和坍塌的情况,并且要频繁的组织盾构机进出 动,盾构穿越和深基坑开挖支护作业。这类作业都属于专业性极 强且施工安全风险高的类型,如果是采用事后把关的竣工验收备 案制,则无法在施工进行时对风险进行及时的把控,唯有将高风 险工程的控制管理工作前移,将重大危险源施工项目在施工作业 前就对其进行条件评估和过程中质量跟踪监控,才能够在一定程 度上对施工建设的风险进行控制。地下工程属于隐蔽性工程,这 样的特性造成了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监测会面临许多显示问题, 不同于房建工程的直观性交通工程,隧道开挖处于隐蔽工程,监 理人员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人员都无法直接用眼睛去直观检查。 但以上两类作业对于整个城市交通建成的质量影响却是至关重要 的,一旦在这两方面出现问题,那么会对整个施工建设过程造成 非常严重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施工进度的推进,还造成非常恶劣 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4 防护措施 4.1 施工顺序和内容 (1)在施工作业之前,必须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的掌握,在 施工图纸中有前期现场勘查留下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注意事项,这 些都是会对后期施工造成直接影响的因素,通过提前掌握设置合 理的施工方案,能够有效规避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测量人员应根据图纸划线的规定,提前对施工区域的界限进行确认, 在施工区域内确定施工方向,为后续施工作业提供准确的定位点。 现场人员应根据施工机械的投放情况和地质沉降情况。对土钉桩 的具体布置,数量,位置,重量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适应目前现 场实际施工条件。在施工前对施工图纸中没有说明清楚的内容。 与设计单位进行讨论,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了解设计意图,并 将现场后续勘查得出的一些果和变更意见反映给设计单位,由 设计单位出具修改图纸完成细节内容的调整。 (2)为保证基坑防护作业安全,要根据设计图纸划定施工区 域设置警示范围,并对待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再次核查,测量人 员要重新进行定点放样,确保施工进行时所有的定位点都是准确 的。对施工区域周围的地下管网。布置情况,进行提前的信息收 集,在施工方案的设立中尽可能规避与其他已建成建筑物地下 构之间的影响,对施工过程的供水供电以及材料运输线路进行提 前规划,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这些道路和管线能够正常运行,不会 影响到正常的施工推进。 平面位置及埋设深度。 (3)根据施工现场的范围,面积,施工性质确认材料堆放区 域材料运输通道以及相关材料搅拌制备的区域。尽可能节省材料, 在中转运输过程中所需投入的等待时间和成本,让各部材料能够 高效协作。构建制作区域选择与,材料存放区域和构建投放使用 区域之间的合理位置。 (4)根据施工需要提前在施工现场进行管线的铺设,确保三 通一平,保证施工要素进场之后能够迅速投入生产。 4.2 设置土钉墙 隧道右侧K0+470 ~ K0+484、K0+865 ~ K0+890,隧道左 侧 K0+795 ~ K0+890 隧道开挖采用土钉墙支护。支护构安全等 级为二级,隧道外侧 3m 范围内严禁堆载,3m 外地面超载不大于 20kPa。 隧道右侧K0+470 ~ K0+484,隧道左侧K0+835 ~ K0+890 隧道一级坡放坡坡率系数1:0.75,二级坡放坡坡率系数1:1;隧 道左侧K0+795 ~ K0+835 隧道放坡坡率系数1:1。土钉采用 HRB40020 钢筋, 成孔直径80mm,面层采用10cm 厚 C25 防水喷射混凝土, 设置单层 φ8@200×200mm 钢筋网片。 4.3 设置土钉墙 + 桩 - 锚 隧道右侧 K0+484~K0+865,隧道左侧 K0+620~K0+795 隧 道外侧地势较为开阔,开挖深度大于 20m,离地表 15.2m ~ 20m 深度范围内采用土钉墙支护,以下采用桩锚支护,土钉墙边坡 采用二 级坡,第一级坡高10m,中间设置2m 平台。隧道左侧 K0+470 ~ K0+620 隧道毗邻居民区,综合考虑隧道安全与施工 成本,离地表6.4m ~ 10m 采用1:0.75 坡率土钉墙,以下采用桩 锚支护。隧道安全等级为一级,隧道外侧3m 范围内严禁堆载, 3m 外地面超载不大于20kPa。土钉采用HRB40020 钢筋,成孔 直径80mm,面层采用10cm 厚 C25 防水喷射混凝土,设置单层 φ8@200×200mm 钢筋网片。支护桩采用 φ900mm、φ600mm 钻 孔灌注桩,桩间距1.2m、1.6m 与 1.8m,顶部设置冠梁,冠梁尺 寸分别为90×60cm 与 60×60cm,桩间喷射10cm 厚 C25 钢筋网 防水喷混凝土,设置单层 φ8@200×200mm 钢筋网片;根据深度 沿隧道竖向设置预应力锚杆,锚杆采用 2~7 束 1×7φs17.8(1860 级)钢绞线,成孔直径 250mm,锚杆水平间距分别为 1.6m、1.8m 与 3.6m,锚杆围檩采用 C35 钢筋混凝土围檩。 4.4 强化施工监测 本支护工程的现场监测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合的方 法,根据本工程特点对监测工作设计如下: (1)周边建筑物及道路监测 隧道边缘以外 1 ~ 2 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均作为监测 对象,主要监测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2)裂缝监测 在隧道开挖前做好裂缝调查,并做好记录和观测标识。隧道 开挖后,除对已有的裂缝进行观测外,还要重点检查有可能出现 裂缝的部位,及时发现新的裂缝,并做好记录和观测标识跟踪观 测。裂缝观测采用精密钢尺,在裂缝标识上直接丈量,当裂缝两 端的标示距离增大时,裂缝的变化值可以计算出来,观测精度为 1mm。 (3)桩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 桩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设置在桩顶上,采用全站仪和 水准仪进行测量。 (4)桩身测斜监测 测斜监测采用 CX-03 型测斜仪,观测精度 1mm,测斜管应在 测试前 5 天装设完毕,在 3 ~ 5 天内重复测量不少于 3 次,判明 处于稳定状态后,进行测试工作。观测方法,使测斜仪处于工作 状态,将测头导轮插入测斜管导槽内,缓慢放置管底,然后每隔 1m 读数一次,并按记录键。测度完毕,将探头旋转 180°插入同 一导槽内,以上述方法再测一次,测点深度同第一次。观测数据 输入计算机,利用测斜仪数据处理软件计算成果。 五、预应力锚索应力损失监测 明挖隧道防护工程中,为保证桩锚构支护在施工过程中安 全有效的运行,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拉力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能达到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锚索锚固拉力值测量,就是测量在 整个深基坑支护的工期内,预应力锚索从张拉锁定到基坑回填完 毕的期间内,锚索内力的变化情况推断支护构工作状态,预测 基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安全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 依据。 束语: 市政交通隧道项目受到施工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施工难度 最大,最容易产生各类施工质量事故的类型之一,面对市政隧道 工程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材料, 及时考虑到各种因素,以避免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国亮.公路桥梁隧道工程开挖防护施工技术分析[J].商 品与质量 ,2020,(8):123. [2]王朋.浅谈调压井和通风竖井在长距离有压隧道引水工 程水锤防护中的应用 [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9,47(9):165-167,218. DOI:10.3969/j.issn.1007-7596.2019.09.055. [3]江云关.隧道施工的质量及安全防护措施分析[J].砖瓦世 界 ,2020,(20):236. [4] 陈旭光 , 田澄 , 高攀 , 等 . 海底隧道突涌水灾害注浆防护效 果模拟试验 [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20,20(8):129-131http://www.jzgcjsysjzz.com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 往期杂志 | 收录文章 | 投稿须知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管单位: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杂志社版权所有|本站仅作组稿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