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部广告首页广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详细介绍 >
资讯信息

探究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

2021.10.11点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现阶段的建设

工作正处于非常特殊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选

择建设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消防安全

问题,已经在社会上、业界内,引起了较多的关注,

继续按照固定的路线和方法来操作,不仅无法取得理

想的成绩,还会造成教育的严重挑战,难以在未来的

发展上,取得突出的成果。所以,我们对高层建筑消

防安全疏散设计,必须健全设计体系,在各项问题的

解决过程中,按照正确的路线和标准来完成。文章就

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

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21.29.0266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都往城市

集中。城市建筑的楼层逐渐提升。而高层建筑本身虽

能容纳更多的人,但是本身却因楼层太高而非常容易

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这一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深更

被更多人所重视,但纵观现有的高层建筑在消防疏散

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针对

现有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

何解决这部分问题做系统的探究。

1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重要作用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其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较

大,后期住户、商户的数量庞大,不同种类家具、

电气设备、办公用品等数量巨大。因此,如果在使

用过程当中出现安全问题,对于用户以及企业来说

都是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重视对高层建筑的安全

疏散设计,将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作为关注重点,

尤为关键。从控制易燃可燃物的数量,减少火灾负

荷,考虑到火灾发生初期阶段火势往往是沿着风道

或者排气管道迅速蔓延到整栋大楼,以及不同高度

的楼梯口最终形成整栋建筑的牵连性火灾问题,这

其中的防火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为了避免火势蔓延

造成人群的恐慌,并且考虑高层建筑的楼层设置以

及人员密度问题,不能及时地进行人群疏散或撤离

火灾地点,那么通过安全消防疏散设计,把公民安

全作为首位,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这也是给消防工作人员的使命和责任,

从这些方面来看,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疏散的合理

设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事故的特点分析

2.1 人员密集,增加疏散难度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主要有密度大、楼层高等特

点。高层的高层建筑属于人员居住密集区,一旦出现

火情,极易出现安全通道拥挤、堵塞甚至人员踩踏问

题,当有限的空间聚集的人员达到一定密度时,便会

使空间内的空气变得越来越稀薄,产生的二氧化碳毒

害气体无法流动排减掉,导致火情进一步发展,进一

步激发居民的恐慌心理,引发骚乱,在很大程度上提

高了居民疏散的困难性。

2.2 火势蔓延速度较快

我们国家在过去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均未对

防火分隔环节提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大部分建筑在对

外墙进行施工期间,所采用的 B2 级保温建材均无法

达到良好的阻燃成效,加快了火情期间火灾面积发展

的速度。另外,一般建筑的通道内风量较高,又因为

高层建筑内的易燃家居用品极多,只要出现火情,通

道风便会快速引燃屋内物品,导致火情在较短时间中

便会大面积扩散。因为没有设定防火分隔层和必需的

安全疏散通道,还会耽误消防工作者顺利赶至火情现

场,导致救援活动无法及时开展,最终带来巨大经济

亏损和人员伤亡问题

3 高层建筑疏散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其一,随着建筑物楼层的增加,建筑与地面之

间的垂直距离也会随之而增加,此时处在较高楼层当

中的人员想要离开建筑就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而在

紧急的状况下,时间就代表着生命,越晚离开意味着

危险程度越高,这成为了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的一大难

题。其二,由于许多建筑的规模较大,所容纳的人员

数量也较多,实际开展安全疏散工作是如果缺乏秩序

性就会导致混乱、拥堵等问题的出现,严重时甚至会

诱发踩踏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加之,许多

高层建筑内部由于缺乏完备的防火隔火措施,甚至并

未设置起相关设施,一旦出现火灾情况火势就会快速

蔓延,加剧了疏散工作的难度。其三,国内已有的消

防资源仍然较为匮乏,尤其是在面对高层建筑火灾

时,由于救火工作容易受到楼层高度的限制,难以及

时进行疏散。

4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基本设计

4.1 安全疏散路线设计

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安全疏散路

线设计属于一切的基础,具体设计需以路线明确为

前提,以此控制疏散距离超长问题,有效缩短疏散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现阶段的建设

工作正处于非常特殊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选

择建设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消防安全

问题,已经在社会上、业界内,引起了较多的关注,

继续按照固定的路线和方法来操作,不仅无法取得理

想的成绩,还会造成教育的严重挑战,难以在未来的

发展上,取得突出的成果。所以,我们对高层建筑消

防安全疏散设计,必须健全设计体系,在各项问题的

解决过程中,按照正确的路线和标准来完成。文章就

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

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21.29.0266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都往城市

集中。城市建筑的楼层逐渐提升。而高层建筑本身虽

能容纳更多的人,但是本身却因楼层太高而非常容易

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这一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深更

被更多人所重视,但纵观现有的高层建筑在消防疏散

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针对

现有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

何解决这部分问题做系统的探究。

1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重要作用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其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较

大,后期住户、商户的数量庞大,不同种类家具、

电气设备、办公用品等数量巨大。因此,如果在使

用过程当中出现安全问题,对于用户以及企业来说

都是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重视对高层建筑的安全

疏散设计,将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作为关注重点,

尤为关键。从控制易燃可燃物的数量,减少火灾负

荷,考虑到火灾发生初期阶段火势往往是沿着风道

或者排气管道迅速蔓延到整栋大楼,以及不同高度

的楼梯口最终形成整栋建筑的牵连性火灾问题,这

其中的防火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为了避免火势蔓延

造成人群的恐慌,并且考虑高层建筑的楼层设置以

及人员密度问题,不能及时地进行人群疏散或撤离

火灾地点,那么通过安全消防疏散设计,把公民安

全作为首位,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这也是给消防工作人员的使命和责任,

从这些方面来看,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疏散的合理

设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事故的特点分析

2.1 人员密集,增加疏散难度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主要有密度大、楼层高等特

点。高层的高层建筑属于人员居住密集区,一旦出现

火情,极易出现安全通道拥挤、堵塞甚至人员踩踏问

题,当有限的空间聚集的人员达到一定密度时,便会

使空间内的空气变得越来越稀薄,产生的二氧化碳毒

害气体无法流动排减掉,导致火情进一步发展,进一

步激发居民的恐慌心理,引发骚乱,在很大程度上提

高了居民疏散的困难性。

2.2 火势蔓延速度较快

我们国家在过去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均未对

防火分隔环节提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大部分建筑在对

外墙进行施工期间,所采用的 B2 级保温建材均无法

达到良好的阻燃成效,加快了火情期间火灾面积发展

的速度。另外,一般建筑的通道内风量较高,又因为

高层建筑内的易燃家居用品极多,只要出现火情,通

道风便会快速引燃屋内物品,导致火情在较短时间中

便会大面积扩散。因为没有设定防火分隔层和必需的

安全疏散通道,还会耽误消防工作者顺利赶至火情现

场,导致救援活动无法及时开展,最终带来巨大经济

亏损和人员伤亡问题

3 高层建筑疏散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其一,随着建筑物楼层的增加,建筑与地面之

间的垂直距离也会随之而增加,此时处在较高楼层当

中的人员想要离开建筑就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而在

紧急的状况下,时间就代表着生命,越晚离开意味着

危险程度越高,这成为了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的一大难

题。其二,由于许多建筑的规模较大,所容纳的人员

数量也较多,实际开展安全疏散工作是如果缺乏秩序

性就会导致混乱、拥堵等问题的出现,严重时甚至会

诱发踩踏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加之,许多

高层建筑内部由于缺乏完备的防火隔火措施,甚至并

未设置起相关设施,一旦出现火灾情况火势就会快速

蔓延,加剧了疏散工作的难度。其三,国内已有的消

防资源仍然较为匮乏,尤其是在面对高层建筑火灾

时,由于救火工作容易受到楼层高度的限制,难以及

时进行疏散。

4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基本设计

4.1 安全疏散路线设计

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安全疏散路

线设计属于一切的基础,具体设计需以路线明确为

前提,以此控制疏散距离超长问题,有效缩短疏散

时间,确保高层建筑内部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内正确

辨别疏散方向,并尽可能降低人员间的相互阻碍及

疏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对安全疏散带来的负面

影响。考虑到火灾事故中高层建筑内部人员处于相

对集中环境,且存在不同的判断和反应差异,因此

具体设计需基于简单明晰的原则开展路线布置,同

时还需关注火灾事故的突发性特点及客观条件与人

类局限性影响,在靠近电梯位置设置疏散楼梯,并

将火灾时紧急路线与日常使用路线相结合,以此更

好地保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有效性,避

免各类问题出现。

4.2 安全疏散出口设计

需结合最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开展高层建筑安全

疏散出口设计,应采用 2 个不同方向的疏散出口,应

在靠近主体建筑防火分区或标准层的两端或接近两端

处设置安全疏散出口。在高层建筑内部,安全疏散出

口的设置需结合防火分区,保证每个分区最少拥有 2

个安全疏散出口,且 2 个安全疏散出口相邻的最近边

缘间水平距离最小控制为 5m,以此满足技术规范要

求和疏散安全需要。对于一类高层住宅建筑来说,安

全疏散出口设计需设置甲级防火门,具体采用分开

向前室户门的设计,如高层建筑设有商业服务网点,

需合理控制安全疏散距离,保证距离控制在 20m 内,

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首层疏散外门及走道的门净宽

也需要得到严格控制,保证最小值为 1.1m。为避免

“袋形走道”的形成,需保证高层建筑内部存在至少

2 个疏散方向,如只有 1 个疏散方向,安全疏散出口

很容易出现烟气和火势围堵问题,人员疏散的难度将

大幅提升。

如条件允许,可尽量靠近外墙设置疏散楼梯间及

其前室,由此即可更为便利地通过开启窗户实现自然

排烟,灭火救援和人员安全疏散均可获得便利,如无

法实现这种设计,则应在高层建筑核心部位布置疏散

楼梯,并配合采用机械正压送风设施。对于高层建筑

的不同功能区域,安全疏散出口设计也应存在一定区

别,如办公、商场、地下车库等区域,均需要采用针

对性较高的安全疏散出口设计方案。

4.3 安全疏散楼梯设计

安全疏散楼梯设计同样属于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

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疏散走道第二层安全区

域,一般高层建筑需设置疏散楼梯 2 部,并结合安全

疏散出口的不同方向控制安全疏散楼梯方向,以此避

免在建筑物同一层平面距离较近一侧设置 2 个疏散出

口的情况出现,这种设计很容易导致火灾疏散过程中

人员拥挤,安全疏散出口全部被烟气封堵的概率也将

提升。因此,安全疏散楼梯设计需重点考虑火灾疏散

过中人们的安全。在火灾事故中,人们一般会基于自

身熟悉的线路逃生,而由于人员密集,惊慌失措的人

们很容易受能见度、判断不准确等因素影响,窄狭区

域很容易引发拥堵,影响人们的安全疏散。因此,安

全疏散楼梯设计必须结合设置于不同方向的安全疏散

出口进行针对性设计,并尽可能将安全疏散楼梯设置

于每个防火分区的走道端部或附件。

如高层建筑的平面面积相对较小,安全疏散楼

梯设计往往会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设

置 1 座室外疏散楼梯的设计,在特殊情看下,也可设

置 2 座及 2 座以上室外疏散楼梯方式。室外疏散楼梯

设计在自然排烟、降低成本、节约使用面积的表现较

为优秀,敞开前室的楼梯前室可有效扩散烟气。在具

体的室外安全疏散楼梯设计中,最小净宽应控制为

0.9m,并保证倾斜度控制在 45。以内,栏杆扶手高

度最低应为 11m。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门内向外

窜至楼梯间的火焰威胁极大,为避免火焰侵蚀楼梯,

室外安全疏散楼梯设计应针对性选择非燃烧材料,并

保证平台耐火极限至少为 1h。对于楼梯 2m 范围内的

墙面,高层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中不断设置其他门洞,

且疏散门不得正对楼梯段设计,而是应选择乙级防火

门设计。

4.4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

加强消防宣传工作,提升民众防火安全意识,对

于消除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具有重要的作用。高层建筑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物业管理单位、业

主以及建筑使用者都应是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宣传的重

点对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知识宣讲和培训活

动,对业主进行知识宣传,使其能够掌握正确的火灾

预防意识和逃生技能。就实践演练而言,物业管理单

位应定期联合消防部门开展高层火灾防控演习,通过

模拟真实火灾情境,在提升管理单位火情处理能力的

同时,加强建筑内部人员消防设备使用、火灾自救、

逃生路线规划等消防安全知识实践应用能力。除此以

外,消防及相关部门还应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网

络平台、新媒体等途径丰富宣传模式,最大化发挥宣

传效果。

结束语:

高层建筑为现代群体的日常生产、生活创造了诸

多便利条件,保证高层建筑安全性是促进其效能有效

发挥的关键。正因如此,在高层建筑设计期间,应重

视、加强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其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性密切相关,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后续实践中加强相

关理念、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倩,王来,王鸽,等 . 浅谈高层建筑的消防

安全疏散设计 [J]. 商情,2017(25):170.

[2] 杜婧 .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问题探讨

[J]. 房地产导刊,2019(17):56.

[3] 韩霜 .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J]. 中国房地产

业,2019(36):77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 往期杂志 | 收录文章 | 投稿须知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管单位: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杂志社版权所有|本站仅作组稿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