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策略探究2024-6-2
-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推广策略2024-6-2
- 地铁隧道暗挖工程双重管深孔注浆施工技术研究2024-6-2
- 道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压实施工技术 2024-6-2
- 水利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2024-5-8
- 倾斜摄影与三维激光扫描在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中的应用2024-5-8
- 广东某高架桥25 mT梁开裂病害分析及加固技术探究2024-5-8
-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生态护坡技术比选方案研究2024-5-8
武汉“十四五”新目标: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楚天都市报12月19日讯(记者李月媛 通讯员陈雅岚)12月18日,中共武汉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召开,分析了新形势新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12月19日,中共武汉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共武汉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规划建议》系统回答武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继承历届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举措。
“中央有重托,省委有要求,发展有需要,群众有期盼。”《规划建议》锚定二〇三五、聚焦“十四五”,提出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总体定位,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创新动能更强劲
紧紧咬住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武汉明确打造“一中心、三高地”:建设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产业创新高地、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加快发展新产业,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结合武汉实际,提出打造9大支柱产业、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5大未来产业的“965”产业集群发展思路。9大支柱产业包括:“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建造、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绿色环保、文化旅游;6大新兴产业包括: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氢能;5个未来产业包括:电磁能、量子科技、超级计算、脑科学和类脑科学、深地深海深空。
城市能级更强大
全力拓展新空间,聚焦武汉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创新性提出加快构建“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空间发展布局。“主城做优”:中心城区以两江四岸为核心,推动三镇聚合均衡发展。“四副做强”:加快建设光谷副城、车谷副城、临空经济区副城、长江新区副城,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加强主城与副城、副城与副城之间的协作联系,实现一体发展、协调发展。
强化武汉“一主引领”龙头作用,提出“一城、一圈、一群、一带”的总体部署。“一城”就是做大做强武汉自身。“一圈”就是发挥武汉辐射引领作用,带动武汉城市圈升级发展。发挥武汉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销售市场等对全省产业发展的服务带动功能,引领城市圈与“宜荆荆恩”“襄十随神”等城市群同频共振,共同支撑湖北“建成支点”。“一群、一带”就是要强化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地位,加强与长沙、合肥、南昌等兄弟城市协同合作,合力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市民生活更幸福
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聚焦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打造12分钟文体圈、15分钟社区便民商业生活圈,10分钟医疗急救圈;聚焦满足群众多元出行需求,构建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长江中游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综合交通网;聚焦改善群众生活条件需求,构建供水一张网,加强饮用水和备用水源建设,打造“双水源”城市,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建造未来社区;聚焦创造高品质生产生活环境,构建城市风道、绿道、水道,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打造防汛岸线、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建设湿地花城和世界滨水生态名城等。
交通运输更便民
为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城市,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编制形成《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初稿)》,形成“12345”交通发展的基本构架。
紧紧围绕“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城市”目标,加快建成“超米字型”高铁网络、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建设连贯长江经济带、连接“一带一路”、连通世界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两向通道即坚持“陆路向西、水路向东”战略,构建向西拓展、向东延伸的中部国际直达陆海联运大通道。
三层枢纽即建设三个层次的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枢纽,完善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枢纽。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带动力的重点枢纽。
四网支撑即构筑航空、航运、铁路、四网、道路支撑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五个体系即健全便民利民市域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高品质的基础设施体系,构建高水平的公共交通体系,构建高质量的慢行交通体系,构建高效率的城市配送体系,构建高层次的数字交通体系。
公共卫生体系更健全
《规划建议》就深入推进健康武汉建设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整体设计。推进公共卫生补短板强弱项,是健康武汉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市共实施抗疫特别国债项目(包括基本建设项目、设备采购项目、信息化项目)共125个,总投资约485亿元(其中申请国债108.08亿元)。
目前,发热门诊和病区改造、检测设备购置等28个项目已完工,5家平战结合医院、国家医学中心、质子中心、重离子中心等43个基建项目已开工,公共卫生补短板顺利推进。
武汉正通过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提高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卫生应急能力、建立医防协同机制、完善多部门联防机制、推进全社会群防机制九个方面,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在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方面,打造区级区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分中心。推进基层发热门诊或发热诊室建设,配置移动公共卫生服务车和智能健康服务包,补齐基层疫情防控短板。依托家庭医生团队做好重点人群全周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依托医联体、医共体,快速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已建成市卫生应急指挥与疫情大数据应用系统,全面整合119家在汉医疗机构、23家委办局、5270家药店、2565所学校、13类重点场所数据,实行“数据同城同管”。
【来源:楚天都市报】
- 上一篇:让城市成为建筑的博物馆 “城市行走”系列活动在沪启动 2020/12/21
- 下一篇:四川加强部门联动排查整治房屋建筑安全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