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策略探究2024-6-2
-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推广策略2024-6-2
- 地铁隧道暗挖工程双重管深孔注浆施工技术研究2024-6-2
- 道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压实施工技术 2024-6-2
- 水利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2024-5-8
- 倾斜摄影与三维激光扫描在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中的应用2024-5-8
- 广东某高架桥25 mT梁开裂病害分析及加固技术探究2024-5-8
-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生态护坡技术比选方案研究2024-5-8
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我们要扎扎实实把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落实到东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全过程各方面。”近日,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东莞将全面准确把握总书记赋予广东总定位总目标蕴含的实践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努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在全省实现总定位总目标进程中体现东莞担当、展现东莞作为。
落实新发展理念 厚植发展优势
南方日报:请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梁维东: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再次视察广东,赋予广东“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总定位总目标。总定位总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赋予广东的新使命、新任务、新担当、新期待,是统筹新发展阶段广东各项工作的总要求。11月中旬,省委举办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明确提出要以总书记赋予广东的总定位总目标统筹新发展阶段广东工作,这让我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
东莞将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总定位总目标蕴含的实践要求,按照省委关于全方位、全过程、高水平、高站位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指引,把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到东莞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牢牢把握“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乘上国家战略东风,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以更强的信心决心迈上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
南方日报:接下来,东莞将如何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
梁维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广东、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面临的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东莞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厚植经济发展优势。
一是重点聚焦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级。我们将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特别是全面深化与中科院等大院大所战略合作,用好大科学装置加速集聚的资源优势,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共性技术攻关,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同时,我们还将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稳链补链强链控链。
二是瞄准新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东莞接下来将着力打造首批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通过统筹出约60平方公里的土地空间,配套产业基金和扶持政策,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等产业集聚发展。同时,还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特别是依托东莞产业优势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布局应用,并重点加强与港澳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合作,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三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地。特别是把握新形势下全球人才加速流动的机遇,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争取在海外高精尖人才引进方面实现更大制度突破,针对核心环节实施创新团队成建制同步引进,加快湾区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设,进一步解决教育、医疗、住房等人才服务问题,增强城市人才竞争力。
全面对接“双区驱动”叠加机遇
南方日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叠加效应下,东莞将如何抓住机遇?
梁维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东莞作为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接下来将充分发挥毗邻深圳、制造业发达的独特优势,结合全市“十四五”规划和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全力支持配合深圳建设好先行示范区、实施好综合改革试点,主动对接服务、积极承接辐射带动。具体来说有四方面的重点:
一是以支持深圳作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目前,松山湖科学城已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我们将配合国家和省编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深化顶层规划设计,推动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协同联动发展,深化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催生更多从“0”到“1”的重大创新成果。同时,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澎湃的创新动力和东莞扎实的产业配套基础,高水平谋划建设东莞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松山湖国际科技创新创业社区等成果转化平台,加速前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是以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契机,促进产业合作再上新台阶。继续发挥深圳在创新研发、东莞在产业配套和制造转化方面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制造业上的优势,创新互利共赢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携手构筑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三是以打造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发展平台为依托,承接深圳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东莞将把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建设成为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新引擎和增长极。我们还将探索在一定区域共建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在开发共建模式、全产业链协同等方面试点创新。
四是以推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先导,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我们将重点抓好城际轨道、高快速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联动,加快构建“1小时交通圈”。目前已规划了6条地铁与广州连接、6条与深圳连接,未来将进一步融入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拓展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继续加大生态环境协作整治力度,促进公共服务跨市流转衔接。
最近,我们还出台了推动虎门、长安、塘厦等南部各镇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规划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品质、社会民生等方面加强学习借鉴、与深圳对接合作,力争高水平对接和融入先行示范区建设。与此同时,我们把握“双城联动”机遇,全面拓宽与广州在产业、民生等领域的对接合作,全力助力“双区效应”不断释放扩大。
促进双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
南方日报: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作为外贸大市的东莞如何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梁维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东莞是经济大市、人口大市、开放大市,我们深刻认识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辩证统一关系,接下来将牢牢把握“双区驱动”历史机遇,在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塑造发展新优势,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是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拓国内市场。深入实施出口产品转内销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莞货全国行”行动,通过政策扶持、渠道搭建和机制保障等方式,推动“东莞制造”深耕国内市场,不断提升“莞货”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推动莞企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
二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外贸大市的基础和优势。特别是加快研究把握RCEP签订等新变化新机遇,在稳住欧美等传统市场基础上,大力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东盟十国等的务实合作。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等外贸新业态,增创外贸新优势。同时,大力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乃至全球范围内开展境外投资和海外并购,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和价值链重组。
三是全面促进消费。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持续开展“乐购东莞”活动,加大对本土商品支持力度,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引入一批全国首店、湾区首店、城市首店,激发消费新动力。
四是聚焦重点领域加大有效投资力度,进一步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包括围绕“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全局,加快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教育和交通千日攻坚等行动,全力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物资储备、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加快谋划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构筑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石。全力推进全球产业招商,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中投资布局,把增资扩产作为推动先进技术革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推动优势先进制造业扎根东莞、做强做优。
来源:南方新闻网
- 上一篇: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020/12/17
- 下一篇:300个工地塔吊林立 10万名建设者热火朝天 2020/12/17